Skip to content
Home » News » 2023數位趨勢:web3時代

2023數位趨勢:web3時代

美好樂觀的世界不再?企業與各國政府有共感的是, 2023 年企業即將進入溫和的經濟衰退,《2022 KPMG 全球 CEO 前瞻大調查》也觀察到 58% 的 CEO 預期經濟將下行。但關於數位趨勢,還有哪些你不知道的事?

短期內與供應鏈上下游相關的產業如零售供應商、航運將會受到最大波及,但橫擺在眼前的威脅仍在,地緣政治、氣候變化、人口老齡化的議題將會是長期性議題。長期缺工將對服務產業、製造業、農業等傳統需要大量前線工作者的行業衝擊最大。

當前的不確定性會讓企業領導人們更聚焦於高靈活度與彈性適應力的企業體質建立,推動的數位轉型方案,也要能夠明確地與業務營收、未來商務擴張有著直接關聯。

逆風前行著實不易,當消費者對於企業服務的品質與自身權益變得更加敏感,能夠跟上這波浪潮的企業將找到機會,而無法跟上轉變的公司們落後的距離將會以等比級數拉大。

趨勢一〉as-a-Service 的多樣雲端IT技術演化

彈性與數位韌性成為企業普遍認知到的營運課題,雲端轉型走至今日,更靈活的部署方式已成為必然。更多產業也將進入數位化的進程,包含交通、物流、農業、建築等工業產業也將面臨改革。

接下來的雲端轉型,將會更集中在垂直產業雲平台(Digital Industrial Platform)發展,針對不同產業面臨的日常業務,集結第三方服務商的各種集成方案。

歐盟、中國、南韓、日本、澳洲都有看到類似的案例正在萌生。例如Hitachi即推出「Lumada Solution Hub」的數位生態圈,集結創意伙伴、技術與解決方案提供商,共同提供客戶服務、共享產業情報與解方。

該平台目前也會針對一些永續升級提供服務。雖然生態圈概念早已在市場上推廣,不過常見產業各自號召生態圈,而無法看到大規模的綜效或是傑出案例。在資料層面上也會看到資料共享開放性不足以及無法找到可運行的商業模式在發展上,短期內仍會需要一段試錯期,直到產業心態與技術逐步成熟。

而且隨著各式各樣雲端方案或是 IT 開發需求從各業務單位、部門接踵而來,企業內部的 IT 管理也會開始有新革命,微服務化也將在這幾年慢慢邁向主流,從早期Amazon的倡議,近期我們也看到台灣一些金控集團與品牌開始導入類似服務。例如Nike 把平台開發(Platform Engineering)帶入商業世界, 統整屬於全球商業戰略高度的IT開發需求,用模組化的方式提供在統一平台上,讓各地區團隊可以用 API 形式導入,大幅度節省區域IT 採購與管理的花費,還能確保程式功能皆可相容,讓商業成果更具可複製性與規模化。

對於其他規模尚未如此龐大的企業而言,務實的挑選雲端技術服務商,並且從該服務商可提供的成本節省、支援方案與生態系附加價值來作為採購決策的輔助更是重點。

趨勢二〉CMO最大挑戰:創造卓越消費體驗

疫情過去三年期間,消費者行為與購物接觸點變得更加多元又不可預期,但消費者期待享受到的服務品質與客製化程度逐漸在提升,他們要求的不只是美好體驗,而是「卓越」的體驗。

為了形塑高度圍繞著消費者需求、購買情境與購物喜好的美好體驗,零售品牌 CEO 必須思考發展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運模式,CMO (行銷長)角色將會更往前跨一步,更關注品牌建立,提升識別度。透過以數位化服務為目標客群創造精心且具有高度連貫性的客戶體驗。

IDC 預測在 2024 年,50%的全球前兩千大企業,會開始採用客戶數據平台(Customer Data Platform) 作為連結前、中、後台的業務流程與資源投入,不僅對內可以提升效率,更重要的是 CDP 平台將成為消費者動態的即時輿情平台,變成輔助企業做商業決策的神經中樞。但許多品牌目前的作法,只是片面優化各個消費者接觸點體驗,而未考慮體驗一致性問題,也會衍生不一樣的客訴挑戰。

Forrester也指出,許多品牌既有的客戶體驗部門有著「關鍵技能不足」的隱憂,若缺乏設計思考、用數據說故事、旅程設計與整合管理等關鍵技能,客戶體驗團隊將只能停留在處理客訴而非規畫品牌長期願景的職能。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愈來愈多國際消費品牌開始投入 Web3 與虛擬商品的研發,包含 Calvin Klein、L’Oreal 等都開始推出元宇宙與 Web3 相關的服務,包含了線上試穿、試色再連接到線上/下導購完成購買環節,都成為品牌優化營運與服務的新嘗試。我們也預期在 2024 年消費品與 Web3 相關的虛擬經濟會在全球帶來 3000 億美金的產值。

趨勢三〉建立企業與國家的數位免疫系統

走過疫情動盪,在不穩定的外部環境中,打造自身企業的數位免疫系統(digital immune system)將會是關鍵,這包含軟體開發、自動化流程與分析等不同環節的 IT 工程都要銜接起來。

因此,數位免疫系統不僅限於資訊安全範疇,而是透過整體數位流程的盤點,去思考若組織遭受非常態影響時,能夠多快回復正常工作?或是能用多快的速度轉換到替代方案,確保營運正常?

預計到了2024年,40%左右的商業應用程式會利用跨雲、跨平台資料串接,尤其是消費金融類型資料。組織如何確保自身與外部供應鏈伙伴的服務停機出問題時,不會影響到自身的客戶服務就成為挑戰。

成功預測2008年美國次貸風暴,被稱為「末日博士」的紐約大學經濟學家Nouriel Roubini,甚至評論台灣為全球大威脅的原爆點。因此台灣今年在智慧國家與國家級的數位免疫系統策略也應該要有更通盤的思考。民生基礎建設,醫院、能源建設、網路等重要節點如何迅速回應挑戰與非常態狀況,將會是國家等級數位免疫系統的思考重點。

趨勢四〉在合規與創新之間取得動態平衡

合規將會是各個產業共通的問題,包含了 AI 民主化浪潮下的數據監管與資料倫理,以及數位金融帶來的信任危機問題。消費者該如何思考便利數位服務隱藏的數據隱私風險?監管機關該如何確保在監管、風險平衡與創新之間拿捏分寸?

歐盟已經開始推動相關 AI 法案、中國則是對演算法模型開始規範,美國也有「AI 權利法案藍圖 Blueprint for an AI Bill of Rights」等。負責任且可信賴的 AI 會開啟更多的政府規管界線設定話題。

亞太地區的跨境支付與貿易、電子商務、資料交換相關協定也開始出現,象徵此區域的未來商機湧現,包含 APAC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協議取消關稅,促進電子商務,並放寬區域貿易的壁壘。台灣也加入美國倡議的 APEC「全球跨境隱私規則論壇」(Global Cross-Border Privacy Rules Forum,Global CBPR Forum),促進資料流通與強調消費者資料隱私保護。

跨境的支付便利性提升也會是今年討論重點,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在去年底發布國際加密資產監管框架,也研究如何透過穩定幣加速跨境支付便利性。國際組織 SWIFT 同樣也研究透過區塊鏈技術強化跨境支付效率。企業消費者將受益於更快、更值得信賴和更多透明的跨境支付和商務。

可以看見的是軟體正在吞食世界的趨勢走向已經落地,並且在合規上會有更成熟的發展。不管是數據隱私、儲存,或是符合現實法規的框架,這樣多變且複雜的系統需要仰賴更多的軟體、雲端服務來協助企業迅速調整步伐。

趨勢五〉數位優先的組織,也會是 People-First 組織

混合工作在疫情期間席捲全球,除了上班地點更彈性造福員工便利性之外,HR (人資)與 CIO(資訊長)有意識到更深結構的工作模式改變以及員工價值觀變遷,會如何為組織帶來新契機與巨大挑戰嗎?

混合工作不只是代表物理上的工作彈性地點,而是工作模式與架構因為地點變得彈性,而促成了完全嶄新的人機協作、人才培訓與營運架構的變遷。更多的自動化工具、雲端技術,與 AI 技術會被導入員工日常的工作流程,本來的職務內容也會因為新技術結合,而需要調整工作流程與人才選用標準。

IDC 認為企業開發者將不再僅限於IT部門,混合工作將會解放全民成為開發者,未來業務、財務、產品部門都有機會利用 low code/no code 工具自行依照業務需求完成開發任務。

對 CHRO(人資長)、CIO 來說,正視「員工體驗」所帶來的生產力影響力至關重要。把工具開發流程部署到實際應用、要怎麼訓練在職員工學習新的數位技能或是從外部找到潛在優秀員工完成上述任務,基本上就代表企業能否在數位浪潮中打好堅實基礎。

千禧世代與Z世代已經成為勞動力主流,他們追求的職場價值需要與自我成長與滿足高度相關。這樣的心態需要企業主改變策略,從 top down (由上而下)開始統合組織發展目標與產業的數位策略前景,再落實到員工個人KPI(關鍵績效指標)設定,以及目標背後所對應的數位技能。

國外已經開始採用數位適應與訓練平台(Digital Adoption Platform)激勵員工學習與在職訓練。DAP 平台是一個自動化工具,直接結合工作流程與學習,把所有的員工教育訓練結合在既有的工作業務之中。透過對話視窗,甚至是遊戲化的互動,讓員工一次掌握技術與流程。甚至相關數據可以做為後續組織優化業務流程與檢查 KPI 設定的依據。

CIO 與 CHRO 須開始協作,以創建一個以技術驅動的員工教育體驗流程。另一方面,HR 部門的職能轉型將會是關鍵一環,透過員工內部工作的數據盤點或是儀表板,對應工作流程優化與創造員工美好體驗,甚至是從新視角檢視企業組織架構是否阻礙人才創新,也會是企業領導者在新年度計畫中必須盤點的重要關鍵。

Source:https://www.gvm.com.tw/article/9909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