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數位時代]IKEA最潮產品其實是它!打破語言隔閡的家具說明書,如何走到3.0版本?

IKEA除了以北歐簡約的美感印象深植人心外,每個家具都能在家DIY組裝這一點,也是擄獲大眾的重要原因,但你知道看似簡單的組裝說明書,背後有什麼故事嗎? 在9月開學季的第一周——8月30日至9月3日,IKEA巴黎做了一場特殊活動——為市民提供免費的移動午睡艙服務(La sieste pour tous)。 由於午睡艙是由一輛電動自行車拖著的,在午睡艙小憩的同時還會經過不少巴黎街道,姑且可以稱之為「夢遊巴黎」——午睡中的巴黎觀光。參與的方法也非常簡單,只要在Twitter或Instagram上發文@IKEAfrance,並添加#lasiesteIKEA標籤,經確認後,自行車隊就會在30分鐘內帶著配備齊全的午睡艙上門服務。 可惜這樣的午睡艙一共只有8輛,只在這5天下午1點半到6點半開放,而且每人僅限30分鐘。令人更覺得可惜的是,移動午睡艙不會讓人馬上聯想到宜家,即使午睡艙裡面有全套舒適的宜家寢具。IKEA去年推出的「遊戲屋」系列中的Fortress沙發堡壘,外形跟這次的午睡艙有三分相似,雖然是產品的二次改造,但是一看就是「IKEA作品」。 「遊戲屋」是去年疫情把大家困在家裡的時候,由IKEA俄羅斯推出的。「遊戲屋」一共包含6個兒童堡壘設計,讓大家即使身處再熟悉不過的家裡,依然有一處很不一樣的隱藏角落。嚴格來說,這算不上新上架產品。因為這些堡壘都是用IKEA既有產品,在說明書指引下改造而來的「新產品」。 一般情況下,新產品的推出才會有新的說明書面世。偏偏在IKEA,光靠印刷說明書就能創造「新產品」。甚至不需要等待印刷品,上網下載電子版,在家蒐羅一下IKEA產品,跟著說明書動動手,一款最新產品就能在自家完工了。 IKEA的傢具,或許能在網上找到同款或相似款,但是他的說明書,卻是真真正正的「獨家產品」,早已到達其他品牌說明書遙遙不及的高度。如此非同尋常的說明書,是如何成為世界級讀物的?接下來有請這位說明書界的前輩上台,為我們講述它的過往經歷。 Gillis Lundgren是IKEA的第4位員工,他被大眾所銘記在於他設計了至今經典的Billy書櫃。但不為大多數人所瞭解的是,IKEA第一份說明書得以面世,也得歸功於他。2016年Gillis去世,IKEA特地為他畫了一張很像說明書封面的紀念插畫,上面寫著:「紀念這位為我們所生活的環境賦予生命的人:Billy(書櫃)之父——Gillis Lundgren」。 IKEA裡有個關於說明書的傳說,因為是傳說,至今留存有多個版本,在這裡將依據德國商業雜誌《Handelsblatt》講述——1955年,Gillis從公司買了一張Lövet桌子,下班之後發現桌子塞不進他的後車箱,一氣之下將桌腳擰掉。這是宜家第一件被迫要重新組裝的傢具。 之後他告訴了他的老闆Ingvar Kamprad,這位瑞典企業家馬上嗅到其中的商機——將傢具分拆裝入扁平包裝,將會讓傢具銷售中組裝和運輸的成本大幅度下降,其中組裝所耗費的時間也將由顧客分攤。在1956年,Lövet桌子作為IKEA第一款組裝產品推出。自此,IKEA的傢具開始跨入扁平包裝時代——傢具被分拆成零件,到家後再用工具進行組裝。